2006年10月24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姑娘小伙排排座老人孕妇晃悠悠
本报记者 朱兰英

  杭州的公交车都设有照顾专座,在车上最便捷的地方,有醒目的提示。然而,记者这几天连续乘了多趟公交车,却遗憾地发现,“照顾专座”上坐着的,大多是年轻人。而面对这一切,大多数乘客和司机视若无睹。
  昨天上午8点11分,记者在古荡汽车站乘上了K92路公交车。因为是上班高峰期,所以乘客很多,一会功夫车上就没了空余座位。这时,一位拄着拐杖、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上了车,虽然此时照顾专座上坐着3个年轻人和1名中年妇女,但没有一个人给老人让座,只把目光转到窗外,司机也没有播放“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”的提醒。老人显得有些无奈,他颤巍巍地走到一个座位旁边站着。
  同样的情形在杭城多趟公交车出现,有一次还出现了令人尴尬的一幕:一位老人上车后,驾驶员摁了提醒喇叭,但许久都无人让座,最后是一名孕妇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人。这名孕妇告诉记者,因为更能体会体力不支的乘客挤公交车的辛苦,她也常常希望别人能给自己让个座。
  一名老年乘客告诉记者,他上世纪60年代初来到杭州时,公交车上就设有“照顾专座”。年轻人看到“照顾专座”都不好意思去坐,看到年老体弱者上车都赶紧起来让座。可现在这样的好风气似乎越来越难见到了,公交司乘人员也缺乏热心营造文明让座氛围的意识。
  一座城市的文明,不仅是风景漂亮、环境整洁,而应更多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上。“照顾专座”应该起什么作用,并没有法律的约束,而要依靠乘客的自觉行为。当每一个人都能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时,这座城市离“良好道德风尚、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”的和谐社会这一目标也就不远了。